阿姆斯特丹印象派

阿姆斯特丹印象派运动是19世纪末荷兰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尤其与George Hendrik Breitner相关,也被称为Allebé学校。这些阿姆斯特丹画家之所以能够与海牙和拉伦画派区分开来,主要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主题,而主题当然是都市生活。

海牙画派的画家将有关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创新思想引入荷兰。这种新的绘画风格在19世纪后期也被阿姆斯特丹的年轻一代艺术家采用。像他们的法国同事一样,这些阿姆斯特丹画家用快速,可见的画笔笔触将自己的印象涂在画布上。他们专注于描绘城市的日常生活。

历史
阿姆斯特丹印象派植根于海牙学派,主要由阿姆斯特丹的年轻一代艺术家采用。两种潮流的画家都是以印象派绘画的,这两个流派的主要区别在于主题的选择:海牙画家偏爱风景和海洋场景并强调大气,而阿姆斯特丹画家则专注于荷兰城市中现实的日常生活。

布雷特纳在海牙皇家学院学习了四年半,并加入了Pulchri工作室,与约瑟夫·以色列,雅各布·马里斯和安东·莫夫等海牙学院的艺术家接触。然而,他的绘画风格总是过于自由,以至于无法成为现实主义画家,这是海牙画派的标志。 1884年,他短暂地搬到巴黎,接触了印象派,并在返回时定居在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他以对城市生活的自由而充满活力的描绘而闻名。

George Hendrik Breitner,IsaacIsraëls和Willem Witsen被视为阿姆斯特丹印象派的重要代表。她曾在国立大学就读,但并未拘泥于传统传统。 1882年,他们成立了Freundeskreis“ St.卢卡斯(画家的守护神)促进学院的艺术学科和学生之间的学院关系。他们还每周与成员见面,进行艺术观看和讲座。

1880年,布赖特纳(Breitner)20岁那年,通过海牙Pulchri Studio艺术家协会与约瑟夫·以色列,雅各布·马里斯,安东·莫夫(Anton Mauve)等海牙画派代表取得联系。他曾在威廉·马里斯(Willem Maris)的海牙工作室工作,一年后,他帮助斯海弗宁恩(Scheveningen)的亨德里克·威廉·梅斯达格(Hendrik Willem Mesdag)绘制了著名的全景画。 1886年,在巴黎的费尔南德·科尔蒙(Fernand Cormon)接受了两年的培训之后,他回到了荷兰,并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他摆脱了海牙学校的风格,开始绘制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风光和城市景观。他用快速的笔触工作,并试图与工匠,家庭主妇,码头工人和流浪狗一起给人以街头生活的印象。他的画作常常给人以令人沮丧的灰色印象,描绘出首都的街道。因此,他后来成为“印象派黑人”的画家。

阿姆斯特丹的其他印象派画家还有弗洛里斯·韦斯特(Floris Verster),艾萨克·以色列(IsaacIsraëls),威廉·巴斯蒂安·特洛恩(Willem Bastiaan Tholen),基斯·海因西斯(Kees Heynsius),威廉·德·兹沃特(Willem de Zwart),威廉·维森(Willem Witsen)和扬·托洛普(Jan Toorop),后者是比利时画家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的最后一位合伙人,也是布鲁塞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成员。运动中还包括一群后来的印象派女性艺术家,称为Amsterdamse Joffers,其成员包括Lizzy Ansingh和Suze Bisschop-Robertson。

这个运动的重要艺术家
属于第二代荷兰印象派的许多艺术家的名字都如下

彼得·弗洛伦蒂斯·尼古拉斯·雅各布斯·阿恩特尼乌斯(1864-1925)
约翰·布拉肯西克(1858-1940)
尼古拉斯·巴斯特(1854-1939)
科尼利厄斯·德·布鲁因(1870-1940)
乔治·亨德里克·布雷特纳(1857-1923)
德克·范·哈伦(1878-1953)
基斯·海因休斯(1890-1981)
艾萨克·以色列(1865-1934)
亨德里克·马丁·克拉贝(1868-1931)
雅各布斯·范·鲁伊(Jacobus van Looy)(1855-1930)
扬·索恩·普里克(Jan Thorn Prikker)(1868-1932)
理查德·罗兰·霍尔斯特(1884-1956)
霍布·史密斯(1862-1942)
威廉·巴斯蒂安·图伦(1860-1931)
约翰内斯·西奥杜鲁斯·图罗普(1858-1928)
弗洛里斯·维斯特(Floris Vester)(1864-1925)
简·希勒布兰德·维斯穆勒(1855-1925)
威廉·维森(1860-1923)
威廉·亨德里克·德·兹沃特(186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