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建筑

亭(Chinese pavilion)是一种没有围墙的覆盖结构,是中国建筑的传统部分。 虽然经常在寺庙内发现,但亭台并不完全是宗教结构。 许多中国公园和花园设有凉亭,提供阴凉处和休息场所。

历史
众所周知,亭子早在周朝(公元前1046-256)建造,尽管今天没有这个时期的例子。 汉字第一次用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22-481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03-221年)。 在汉代(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它们被用作了了望塔和地方政府建筑物。 这些多层建筑至少有一面没有围墙的地板,以便观察周围环境。

在隋朝(581-618)和唐朝(618-907)朝代,富有的官员和学者将亭子融入他们的私人花园。 在此期间,展馆的功能从实用转向审美。 亭台楼阁提供了一个坐下来欣赏风景的地方,他们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成为了迷人的建筑。 宋代水墨风景卷(960-1279)展示了山区地区学者隐士孤立的亭台楼阁。 在简朴的乡村生活的学术品味的推动下,以前的亭子是用石头建造的,而其他材料如竹子,草和木材则已投入使用。

Related Post

亭的类型
当从上面看时,亭子通常根据它们的形状分类。 圆形,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的亭子很常见,同时还有更多不寻常的设计,如位于北京天坛的南海馆,它由两个圆形凉亭连接在一起组成。

亭是一种东亚传统建筑,供行人休息、乘凉、观景、遮荫、避雨用,多建于路旁、园林、佛寺、庙宇等。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攒尖顶的亭子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如建在水中心的则称为榭或水榭。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