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清真寺

印度尼西亚清真寺(Indonesian mosques)是指建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清真寺的建筑传统。 例如,清真寺的最初形式主要建造在印度尼西亚的建筑风格,采用印度教,佛教或中国建筑元素,并且没有装备正统形式的伊斯兰建筑元素,如圆顶和尖塔。 乡土建筑风格因岛屿和地区而异。

自19世纪以来,清真寺开始纳入荷兰殖民时代进口的更多正统风格。 在这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印度伊斯兰或摩尔复兴的建筑元素,洋葱形圆顶和拱形拱顶。 尖塔直到19世纪才被全面引入,其引入伴随着波斯和奥斯曼起源的建筑风格的输入,以及书法和几何图案的突出用法。 在此期间,许多以传统风格修建的旧清真寺进行了翻修,小圆顶被添加到方形屋顶。

历史
伊斯兰教从12世纪开始逐渐在印度尼西亚蔓延,特别是在14和15世纪。 伊斯兰教的出现并没有导致引入新的建筑传统,而是看到现有的建筑形式被重新解释,以适应穆斯林的要求。

早期伊斯兰建筑
早期的伊斯兰建筑类似Majapahit时代的Candi或大门。 大多数早期的伊斯兰清真寺仍然可以在爪哇找到,建筑风格遵循爪哇现有的建筑传统,其中四个中央支柱支撑高耸的金字塔形屋顶。 苏门答腊岛最早的伊斯兰建筑没有一座幸存下来。 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包括多层屋顶,礼仪门,以及各种装饰元素,例如用于屋顶山峰的精心制作的粘土尖顶。 多层屋顶来源于巴厘神庙中的分层屋顶。

现存最古老的印尼清真寺非常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宫殿密切相关。 印度尼西亚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是德马克大清真寺,它是德马克苏丹国的皇家清真寺,尽管这不是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 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伊斯兰结构是井里汶井里苏丹国王宫的一部分。 宫殿建筑群包含一个可以读取为公元1454年萨卡等值的时计图。 早期的伊斯兰宫殿保留了伊斯兰前建筑的许多特征,这种特征在大门或鼓楼中很明显。 卡塞普罕宫大概是在伊斯兰教前期开始的,并且在印度教到伊斯兰教的过渡时期中继续增长。 该综合体包含伊斯兰教被纳入印度尼西亚建筑时逐渐变化过程阶段的线索。 宫殿中伊斯兰教采用的两种印度教特色是两种类型的门户 – 分门式(candi bentar),可通往公众观众亭和通往前庭的门楣门(paduraksa)。

尖塔最初并不是印尼清真寺的一个组成部分。 梅纳拉库杜斯清真寺的塔楼建于爪哇印度教的砖庙风格,这座塔不是用作尖塔,而是作为一个bedug的地方,这是一个巨大的鼓槌,它在印度尼西亚被传唤祈祷。 这个塔类似于称为kul-kul的印度教巴厘神庙的鼓楼。 这些表明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时代印度佛教早期的延续。

强力的香料贸易对印度尼西亚群岛有很大影响。 因此,清真寺的多层屋顶建筑可以从亚齐到安汶找到。 伊斯兰教通过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过程。 在苏门答腊,早期伊斯兰国家的建立反映了新政体的出现,而不是征服现存王国。 在爪哇,穆斯林统治者继承了印度教国王的政治权力基础; 他们并没有消除早先的意识形态,而是在延续其统治的同时保持了过去的高度连贯性。 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婆罗洲,赛义德和马鲁古)建立的统治者只是简单地改信伊斯兰教。 这三个不同的过程反映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中。 在苏门答腊,清真寺在与统治者宫殿的空间关系方面并不占据重要位置,而是为包括宫殿建筑群在内的更广阔区域提供了重点。 在爪哇,清真寺和统治者的宫殿之间有很强的关系,即使它们彼此远离。 这对位于宫殿建筑群内的Java的Masjid Agung(大清真寺)而言尤为重要。 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皈依伊斯兰教只是将现有的宗教建筑拨作清真寺。

传统上,印度尼西亚清真寺的建立始于为清真寺开放或购买土地。 接下来是清真寺的第一座建筑,通常使用传统材料,如竹子和茅草屋顶。 清真寺最终将被建成永久性清真寺,后来逐渐扩大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人口。

殖民时期
亚洲中部,南部和西南部的圆顶和尖拱,直到19世纪才在印度尼西亚出现,当时它们是荷兰人对当地统治者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学者开始访问埃及和印度的伊斯兰中心时,他们熟悉近东的影响力。

印度尼西亚的圆顶呈现出印度和波斯洋葱形圆顶的形状。 这些圆顶首先出现在苏门答腊岛。 Penyengat岛的Riau Sultanate大清真寺是印度尼西亚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有圆顶。 有迹象表明西苏门答腊省的Rao Rao清真寺在其早期设计中采用了圆顶。 爪哇的清真寺采用圆顶比苏门答腊慢。 爪哇最古老的圆顶清真寺可能是杜邦的雅米清真寺(1928年),其次是雅加达的Kediri大清真寺和Tanah Abang的Al Makmur清真寺。

独立后的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以传统风格修建的古老清真寺进行了翻新,小圆顶被添加到方形屋顶。 这可能是为了模仿对附近地区首府的主要清真寺所作的类似修改而建造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建筑的适宜性得到了政治认可,并且一些分层的建筑形式得到了恢复。 20世纪80年代,苏哈托总统鼓动Amal Bakti穆斯林潘卡西拉基金会为这一趋势做出贡献,该基金会资助在较不繁荣的社区竖立小清真寺。 这些清真寺的标准化设计包括在方形祷告厅上方的三檐屋顶,让人想起德马克大清真寺。

今天,印度尼西亚的清真寺建筑从传统的爪哇清真寺的多层传统中脱颖而出。 今天印度尼西亚的大多数清真寺都遵循近东的影响力,如波斯,阿拉伯或奥斯曼风格的建筑。

按地区

Java的
爪哇最早的清真寺始建于15世纪中叶,尽管早在14世纪的玛雅帕希特首府就有清真寺。

Java中最早的清真寺大多包括多层屋顶。 附着在清真寺前面的serambi(屋顶门廊)。 最小层数为2层,最大层数为5层。 屋顶顶部装饰有一个名为mustoko或memolo的粘土装饰。 有时屋顶层代表一个分为不同功能的分区,每个分区用于不同的功能:低层为祈祷,中层为学习,顶层为祷告。 直到19世纪,尖塔才被引入到Java中,因此在一座一层楼的清真寺中,祈祷的呼叫是由所附的血清组成的。 最高的屋顶层由四个主要柱子支撑,称为soko guru。 在几座最古老的清真寺中,其中一根柱子由金属带组成的木制碎片组成(其中重要的是未知的)。

在清真寺内部,朝拜墙上有一个米哈拉布和一个木制的小柱。 米哈拉布壁龛是用砖砌成的,高度装饰着来自该地区前伊斯兰艺术的深刻木雕。 围墙很低,装饰着来自中国,越南和其他地方的嵌入式碗和碟子。 在东边的中间有一座巨大的大门。 一些清真寺,如日惹的清真寺,还被护城河围起来。

这些早期清真寺的其他特点是围墙,庭院和大门。

苏门答腊
与爪哇清真寺类似,苏门答腊清真寺与爪哇清真寺具有同样的特征,但不幸的是,苏门答腊岛最早的伊斯兰建筑没有一座幸存下来。

在亚齐,皇家清真寺是19世纪70年代对荷兰人的武装抵抗中心,因此在战斗中被摧毁。 早期的印刷品显示它是一个宽敞的屋顶结构,类似于仍然站在17世纪苏丹依斯干达穆达城堡的清真寺。

在西苏门答腊,被称为surau的清真寺将当地风格与类似的三层或五层屋顶一样作为爪哇清真寺,但具有Minangkabau特有的“角”屋顶轮廓。 屋顶支撑在同心柱的柱子上,通常集中在高耸的中央支撑上,该支撑到达建筑物的顶点。 一些清真寺建在人工池塘的岛屿上。 传统的Minangkabau木雕可能会在门面上实施。

北干巴鲁和廖内许多清真寺采用与西苏门答腊相似的三层或五层屋顶,但缺乏突出的“角”屋顶轮廓。 这给了他们一个爪哇式清真寺的外观,但具有较高的个人资料。

加里曼丹
南加里曼丹的班贾尔王国是婆罗洲第一个在接受来自爪哇的德马克苏丹国的影响后转变为伊斯兰教的印度王国。 Banjarese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与德马克苏丹国的清真寺相似,特别是德马克大清真寺。 在历史进程中,班加尔发展自己的建筑风格。 班杰尔清真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三层或五层屋顶陡峭的顶部屋顶,与爪哇清真寺相对较低角度的屋顶相比。 另一个特点是Banjarese清真寺缺乏serambi(屋顶门廊),这是爪哇清真寺的传统特色。 Banjarese清真寺的风格与西苏门答腊的清真寺类似,可能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例子有关。

其他特征是在一些清真寺中使用高跷,在米哈拉布上有一个单独的屋顶,屋顶的山峰上装饰着婆罗洲铁木制成的称为pataka(Demak Sultanates的Mustoko / Memolo)的顶饰,屋顶角落的装饰品所谓的jamang,以及清真寺区域周围的称为kandang rasi的围栏。 与爪哇清真寺的其他区别在于Banjarese清真寺不包含serambi(屋顶门廊),这是爪哇清真寺的传统特色。

Banjarmasin和Pontianak拥有Banjar风格的清真寺。 马来西亚Bagan Serai的清真寺Masjid Tinggi是一座Banjar风格的清真寺。

苏拉威西
苏拉威西的清真寺遵循爪哇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拥有多层(通常是三层)屋顶。

马鲁古和巴布亚
伊斯兰教在15世纪后期通过爪哇来到马鲁古,其中最强烈的影响是在Ternate和Tidore的香料岛上感受到。 岛上最古老的清真寺的特色,如苏丹的特尔纳特清真寺,仿照最古老的爪哇清真寺的特色。 然而,马鲁古清真寺缺乏围墙,露台,庭院和大门,但保留了爪哇清真寺的多层屋顶和集中式平面图。 巴布亚地区几乎没有重要的清真寺,因为该地区基本上是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