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贫困线标志着人均年收入为100,534比索。 根据国家统计协调委员会的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降至贫困线以下,自2013年以来增加了约78%。
据菲律宾统计局(PSA)报道,该国2015年全年的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5.2%和2009年的26.3%下降至21.6%。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或越南等20世纪80年代大致相似的数字相比,贫困的减少是迅速和持续的。 国家经济和发展管理局(NEDA)副总干事罗斯玛丽·埃迪永(Rosemarie Edillon)将此归因于这一期间通货膨胀普遍较低且稳定,收入增加和就业率提高。
政府计划根据菲律宾发展计划2011-2016(PDP)中的规定消除贫困。 这六年的PDP每年经济增长率为7-8%,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 根据千年发展目标,菲律宾承诺将极端贫困率从1991年的33.1%减少到2015年的16.6%。
统计
年度贫困指标调查(APIS)是一项由全国统计局,世界银行代表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管理的全国性调查。 它提供了与贫困相关的不同非收入指标的数据,并且除了管理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FIES)的年份外,每年都会举行。 该调查提供了马尼拉大都会78个省和所有城市和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数据。 另一方面,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提供了相同的主要和具体的支出细节,但是扩展到菲律宾各省和市的更大样本区域。
贫困和粮食门槛
贫困线,也称为贫困线,是满足基本粮食需求和其他非食品需求所需的最低收入,如衣服,住房,交通,健康和教育费用。 食物门槛是满足基本食物需求和满足食品和营养研究所(FNRI)确定的营养需求所需的最低收入,以确保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生产力。 最近对贫困和粮食门槛的估计一直在增加。 食品门槛是最低食品支出的估算值,一直占最低收入要求或贫困线的70%左右。
贫困发生率和生计
鉴于上述贫困线,通过确定人口和人均收入低于贫困和粮食门槛的家庭的比例来计算贫困和生计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是人均收入低于人均贫困阈值的人口比例。 另一方面,生存率是人均收入低于人均粮食门槛的人口比例。 2013年的贫困和生计发生率显着下降,表明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比例有所改善。
然而,菲律宾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数据显示,第一学期(2014年1月至6月)的贫困发生率为25.8%。 这是2013年贫困水平的增加。另一方面,2014年第一季度的生活发生率有所改善,估计为10.5%。
贫困的深度
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衡量穷人为摆脱贫困所需的平均收入(相对于贫困线的阈值)。 收入差距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2013年,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平均需要27.4%的贫困线,或额外的每月收入2,638菲律宾比索,以摆脱贫困。 这比2012年的收入差距略有下降,需要2740菲律宾比索的收入才能超过贫困线。
贫困差距
贫困差距是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的总收入差额(相对于贫困线表示)除以家庭总数。 它也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2014年第一季度的贫困差距为5.4%,比2013年增加0.2个百分点,为5.2%。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16年估计有15%及以上的菲律宾人口中有60%受雇。[不在引用中]
基尼指数
基尼指数,也称为基尼系数或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家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指数0表示完全相等,而指数100表示完美不平等。 对菲律宾而言,基尼系数在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期间每三年测量一次。 2009年,基尼指数为46.41。 2012年下降0.36个单位至46.05个。这些指数均高于38.8的平均值。
其他统计数据
人口迅速增长
1985年,绝对贫困人口为2650万。 这增加到2000年的3040万,从2006年到2009年,将近970,000菲律宾人从2220万增加到2310万。
由于菲律宾的资源非常有限,贫困率很高,人口的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人口,这使得改善经济的资源减少了。 从2003年到2006年,尽管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增长率,贫困发生率有所增加。
失业
减贫没有跟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高失业率,高通胀率和广泛的收入不平等。 菲律宾2012年的官方失业率为6.5%。
教育和扫盲
家庭成员的高等教育成绩与最低的30%和最高的70%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从2010年至2011年上学的3至24岁儿童中,只有4%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而最高的70%的人中有18%是在大学。 根据2010年至2011年期间未上学的最低30%的6至24岁儿童的数据,未参加的两个最高原因是“缺乏个人兴趣”,占28.9%,“教育成本高” “为26.8%。
人类发展指数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人类发展指数是人类发展关键方面平均成就的简要衡量标准:长寿和健康的生活,知识渊博,生活水平良好。 对菲律宾而言,人类发展指数在1980年至2013年期间增长了16.5%。2013年,该国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117位。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660,这意味着菲律宾属于中等人类发展组(需要人类发展指数) 0.614)。 该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中等人类发展组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低于东亚和太平洋国家的平均水平(0.703)。
不平等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根据其不平等程度对每个维度(健康,教育和收入)平均值进行折扣。 不平等在菲律宾将HDI下调18.1%,这使得IHDI等于0.540。 与人类发展指数一样,该国的IHDI高于中等人类发展组的平均值,即0.457,由于不平等而损失25.6%。 东亚和太平洋国家的平均IHDI值为0.564,仍然高于菲律宾。
房子和地段
可以看出,最低30%的家庭中有50.2%的家庭占地面积低于30平方米。 根据有关建筑物屋顶的建筑材料类型的数据,最高70%的87.4%具有较强的材料,而最低的30%的62.8%和最高的70%的轻质材料的6.3%比较最低30%的27.3%。
从有关建筑物外墙建筑材料类型的数据来看,最高70%的78.3%具有较强的材料,而最低的30%为46.4%,最高的70%为8.7%的轻质材料与最低30%的32.4%相比。 根据家庭使用的厕所设施类型的数据,可以注意到最低30%的12.9%没有厕所,田地或灌木丛。
饥饿
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比例与贫困线以上的家庭比例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在调查前的三个月中,属于最低30%的家庭中有14.5%的家庭经历过饥饿,而在调查前的三个月中,只有2.8%的家庭属于最高的70%的家庭经历过饥饿。
电力和资源的获取
只有70.2%属于最低30%的家庭在家中有电,而最高70%的家庭中有94.5%有家庭用电。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属于最低30%的家庭中有27.2%的家庭拥有公共水龙头,无保护井或未开发的泉水作为其主要供水来源。
人口统计学
全国水平
2012年,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一个五口之家每月平均需要5,513 P5,为满足他们的非食品需求需要进一步的P2,377。 这表示2009年至2012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每年4.1%。
据统计,菲律宾人无法满足基本食物需求的比例为7.5%。 贫困家庭的数量保持稳定在161万。 据估计,2012年有五分之一的家庭贫困,即420万。
除了以前的指标外,还存在其他措施,如收入差距和贫困差距,以便有足够的数据来正确设计有助于贫困的方案。 收入差距衡量穷人为摆脱贫困门槛而摆脱贫困所需的收入。 2012年,估计收入差距为26.2%,这意味着平均而言,一个五口之家需要额外的P2,067才能在2012年摆脱贫困。
国家政府总共需要1240亿比索作为现金转移给贫困家庭,以便彻底消除该国的贫困。
截至2016年,共有10157万菲律宾人。 25.2%的人口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
区域一级
在区域层面,NCR,CALABARZON和Central Luzon在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贫困发生率最低.ARMM仍然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最贫困地区,2006年,2009年为40%至49%,和2012年。
省级
在省一级,贫困发生率最低的省份是NCR,Bataan,Benguet,Bulacan,Cavite,Laguna,Pampanga,Rizal和Ilocos Norte四个地区。 贫困人口最多的群体是Eastern Samar,Lanao del Sur,Maguindanao,Masbate,Northern Samar,Sarangani,Zamboanga del Norte,Camiguin,Lanao del Norte,North Cotabato和Western Samar。
概要
总体而言,2012年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贫困。贫困家庭的比例与2006年相同,但由于人口增长,这一比例从2006年的380万增加到2012年的420万。此外, 10个家庭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食物需求。 尽管如此,估计贫困家庭的数量仍然稳定在160万左右。
上面的地图显示了该国的贫困发生率。 这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数量。 可以看出,Apayao,Eastern Samar,Lanao del Sur和Maguindanao等省的发病率高于60%。 在棉兰老岛,除了Lanao del Sur和Maguindanao之外,该地区其他省份的指数均为60%或更低。 在米沙鄢群岛,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的发病率低于30%,而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大多低于60%。 吕宋岛的发病率高于30%的省份最少。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与首都的贸易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