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区,京都市,近畿地方,日本

山科区是构成京都市的11个行政区之一。京都市东侧的山科盆地的北部和周边的山地是区的范围。位于从京都市中心部越过东山的东、滋贺县的县界处。东接滋贺县大津市,北、西、南接京都市左京区、东山区、伏见区。面积28.78平方公里。

区域是被如意岳、音羽山、醍醐山、东山等群山包围的盆地。旧东海道在区的北边向东西行驶,奈良方向的街道也通过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现在JR东海道本线、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国道1号、名神高速公路也在区内通过。区内所谓的观光景点很少,北部有天智天皇山科陵、毘沙门堂门迹、安祥寺、本圀寺(日莲宗大本山)等,区南端附近都有真言宗本山寺院劝修寺、随心院。

东山从京都盆地,由于音羽山和醍醐山(笠取山)等与近江盆地隔开。自古以来,这就是连接京都和东国的交通要冲。以前是和滋贺县交界的农村,现在是京都市区和大阪的住宅区,从其他地区迁入的人也很多。

东侧与滋贺县大津市的县界处接触,与大津的联系也很强。另外,南侧与伏见区醍醐地区相连,形成了与山科区相同的生活圈和经济圈。山科区和醍醐地区的联系比伏见区中心部和醍醐地区的联系更深。

历史
明治22年(1889年)实行市制町村制时,这里是宇治郡山科村。山科村于大正15年(1926年)实施町制,成为山科町,5年后的昭和6年(1931年)编入了京都市东山区。之后,如上所述,昭和51年(1976年)分离成为山科区。

古代
山科周边自古以来交通就很旺盛,越过东山的日之冈峠、穿过大津宿的逢坂关作为东海道的要地而广为人知。山科是东海道的街道町,在江户时代特别繁荣。另外,有从逢坂向南穿过的奈良街道(奈良有都城时的北陆道)、在日之冈南越东山的涩谷街道(与东国缔结了六波罗探索题)、滑石街道、大岩街道等众多街道。

栗栖野的台地从绳文时代开始就有人居住,还发现了弥生时代大规模的村落遗迹。特别是旧石器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的遗迹重叠在一起的中臣遗迹是重要的遗迹。

山科从古代开始与政权的联系就很深,669年由中臣镰足建造了精舍(山阶寺),7世纪末天智天皇陵等被建造。平安京和比睿山延历寺创建后,安祥寺(848年)、毘沙门堂门迹、劝修寺(900年)、曼荼罗寺(之后的随心院、991年)等众多寺院被建造,区外的山科川下游的醍醐•笠取山的山上、山麓创建了醍醐寺(874年)。

从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
中世纪有一个叫“山科庄”的庄园,世世代代保持着的公家一流后来自称是山科家,但在作为战国时代代表教养人而闻名的山科继承人的1548年,室町幕府夺走了这一点。

室町时代后期的1478年,莲如建造了山科本愿寺,被长土垒包围的寺院群和寺内町占据了山科盆地的大面积。但是,害怕本愿寺的存在和门徒们的气势的细川晴元,与几乎把京都市置于势力之下的日莲宗徒们勾结,打算打击一向宗。

1532年天文法华之乱中,日莲宗徒们陷落山科本愿寺并进行了烧毁(山科本愿寺之战)。之后失去据点的本愿寺势力转移到了大阪(石山本愿寺)。山科本愿寺虽然变成了废墟,但至今仍残留着很高的土垒遗迹。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到山科、四宫以及胡子茶馆追分(现在的大津市追分)为止,随着东海道(三条通的开通,现在被称为旧街道、旧三条大道等)的街道筋成为了一个延续性的城市,以飞脚和参勤交替为首,很多人来往于一起。从胡子茶馆追分开始,不经过京都,大津宿和伏见宿,直接连接大阪的伏见街道(大津街道)在山科盆地向南行驶。另外,为了住在京都的天皇,除了栽培了作为禁地向宫中献上的作物外,还作为近郊农村向京都的市民提供蔬菜等。大石良雄(内置助)住在山科区西端的西野山,在报仇之前,每天晚上都会越过东山去只园,欺骗社会的目光。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明治以后,琵琶湖疏水、东海道本线、现在的京阪京津线等通过山科,1933年京津国道(后国道1号,现在的三条通)开通,大正到昭和建立了纤维、染色相关的工厂等,作为京都郊外住宅、工业地繁荣起来。

特别是大工厂是1921年西野建成的日本绢布,第二年被钟纺吸收,成为了山科工厂。周围有很多女工居住,附近也有市场和电影院等,为山科站周边的市区化做出了贡献。(山科工厂于1970年迁移到长浜,旧址为山科住宅区。)

作为京都郊外的休闲地区,还开设了高尔夫球场、舞厅、日式酒家等。1931年编入京都市东山区,此时住宅和工厂集中在东海道沿岸和山科站周边,其他是竹林散布的近郊农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后,名神高速公路的京都东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1号线五条旁路、区内的外环状线、国铁(现在JR西日本)湖西线正在开通。高度成长期以后,盆地内的农田的宅地化不断推进,大型住宅区被建设等,成为了京都和大阪的住宅区。但是,此时道路整修没有赶上,这也是区内各处堵车慢性化的原因。

1976年(昭和51年),东山区分区,成为山科区。近年来,除了西大津旁路等琵琶湖西纵贯道、京都市中心部通过日之冈下、从山科区往南纵贯的京都市营地铁东西线开通等,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外,山科车站前随着地铁开通而再开发,百货公司(大丸)也进入了再开发啤酒正在建设。因此,山科站周边以及地铁东西线在地下行驶的外环线沿线正在成长为充满活力的街道,但过去的主要街道——旧东海道和醍醐街道的繁荣景象却潜藏着鸣响,空洞化正在进行中。

沿革
从明治22年(1889年)实行市制町村制到山科区成立为止的沿革已经如所述。宇治郡山科町有安朱、上野、大冢、大宅、音羽、小野、上花山、川田、劝修寺、北花山、栗栖野、小山、四之宫、厨子奥、竹鼻、蝗虫2626;辻、西野、西野山、八家、东野、胡子茶屋、日之冈、御陵23个大字,这些字是昭和6年(1931年),山科町编入当时的东山区时,共计编成301个町。这些城市在“山科”之后冠以旧大字名,例如称为“东山区山科安朱稻荷山町”,昭和51年(1976年)的山科区分区后,废除了“山科”的桂冠。

1889年(明治22年)4月1日-随着町村制的实施,宇治郡安朱村、上野村、御陵村、日冈村、厨子奥村、竹鼻村、四宫村、胡子茶屋町、八轩町、小山村、音羽村、大冢村、西野村、东村、东村、北花山村、大宅村小野村合并后宇治郡山科村成立。
1926年(大正15年)10月16日-山科村实行町制,成为山科町。
1931年(昭和6年)4月1日-宇治郡山科町编入京都市。成为东山区的一部分。
1951年(昭和26年)6月-东山区政府山科支所成立。
1976年(昭和51年)10月1日-东山区旧山科町分区成为山科区。

名胜古迹

毘沙门堂
毘沙门堂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的天台宗寺院。山号是护法山。正式名称是护法山安国院出云寺。本尊是毘沙门天。天台宗京都五门迹之一,也被称为山科毘沙门堂、毘沙门堂门迹。根据寺院传,毘沙门堂前身出云寺根据文武天皇的敕愿,大宝3年(703年)行基开放了。根据平亲范置文(《洞院部类记》)的史料,建久6年(1195年),平亲范将平等寺、尊重寺、护法寺这三座与平家有渊源的寺院合并在出云路建了3栋五间堂(“五间堂”是指间口柱子间有5个佛堂之意)。这样建成的寺庙继承了出云寺的寺籍,建久6年(1195年)在塔之垣的旧出云寺之地作为护法山出云寺建立起来,以最澄自刻的毘沙门天像为本尊。另外,模仿比睿山延历寺的根本中堂,在西面设置了平等寺、东尊重寺、中心设置了护法寺。

室町时代的应仁元年(1467年),因应仁之乱而烧毁,但在文明元年(1469年)被重建。但是,元龟2年(1571年)再次烧毁。江户时代初庆长年间(1596年-1615年),天台宗的僧人德川家康的亲信天海开始复兴。江户幕府将山科安祥寺(9世纪创建的真言宗寺院)的一部分寺领交给出云寺,迁移、复兴到现在所在地。天海死后,其弟子公海继承,宽文5年(1665年)完成。后西天皇皇子的公办法亲王(1669年-11716年)在本寺戒,晚年隐居在毘沙门堂,那时父亲后西天皇死后,从皇宫拜领敕使门、灵殿、宸殿,移建到毘沙门堂。之后,成为了门迹寺院(皇族、贵族担任住持的等级高的寺院之称),被称为天台宗京都五门迹之一的“毘沙门堂门迹”。寺领是1700石。

安祥寺
安祥寺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的高野山真言宗的寺院。山号是吉祥山。本尊是十一面观音。朝廷缘的定额寺之一。寺内未公开,作为2019年春季“京都非公开文化财产特别公开”的一环,本尊十一面观音像首次公开。嘉祥元年(848年),根据仁明天皇女御、文德天皇的母亲藤原顺子的请求,由惠运(入唐僧)创建。因为是与天皇母亲有关的寺庙,所以在齐衡2年(855年)成为定额寺。根据《延喜式》,顺子的陵位于山科,可以看出和这座寺庙有着很深的关系。

以江户时代遗留下来的寺宝为基础,迁移到现在所在地进行重建,但是上寺没有重建,因此废弃了。这时是高野山宝生院兼带所。而且,为了维持寺院的大部分寺领,将寺领卖给毘沙门堂门迹,寺院的规模大幅缩小。江户时代也多次发生火灾,明治39年烧毁了多宝塔,之后没有重建。现在只剩下江户时代后期重建的正殿、地藏堂、大师堂。

瑞光院
瑞光院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安朱堂后町的临济宗大德寺派的佛教寺院。以前存在于上京区堀川头今宫御旅所下的瑞光院前町。昭和37年迁移到现在的地方。这也是与忠臣藏有渊源的寺院。

庆长16年(1611)建了一座寺庙。浅野长政死后,山崎家盛把别墅作为瑞光院。之后山崎家断绝后,是与浅野祖先有渊源的寺庙,瑞光院的和尚和叔父、侄女关系中的浅野长矩(内匠头)的妻子瑶泉院祈祷浅野家的武运长久,再次兴兴了寺庙。浅野内匠头因著名的松树走廊事件切腹后,家臣来到瑞光院,将浅野内匠头的衣冠埋在院内,建造供养塔,为主人祈福。浅野内匠头的家臣大石内藏助良雄等义士们切腹的时候,瑞光院的僧人去江户,收集义士的遗书和遗发,回到院建了碑。昭和37年迁移到现在的地方。

山科本愿寺
山科本愿寺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的净土真宗寺院。根据本愿寺第8世法主莲如,文明15年8月22日(1483年9月23日)完成建立。周围建立了护城河和土垒,形成了寺内町。天文元年8月24日(1532年9月23日),由六角氏和法华宗徒烧毁。现在,旧址上建着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和真宗大谷派的山科别院,南殿迹在大谷派的光照寺,土垒迹在山科中央公园。南殿遗址和土垒遗址于2002年被指定为国家史迹。

据说是从文明10年(1478年)开始建造的,大约6年内建设的。从山科盆地的中央往西,是四之宫川和山科川(旧音羽川)的汇合地点,当时属于山城宇治郡。这个地区是从东海道到宇治街道的分岔点和交通要地。根据天文元年(1532年)的《经厚法印日记》记载为“山科本愿寺之城”,所以从当时开始就被称为城堡。寺院变成城堡的原因是加贺把城造人夫叫过来,形成了真正的城郭。山科本愿寺的构造是被称为“轮廓式”或“回字式”的近代城郭的绳张,与此周边、这个时代的战国大名以及国人的居城是山城相比,山科本愿寺在平城1世纪前包含了近代城郭的要素,《中世纪城郭辞典》中有“城郭史上”。

双林院
双林院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的天台宗寺院。通称山科圣天。山号是护法山。本尊是秘藏佛的大圣欢乐天。毘沙门堂门迹的塔头。宽文5年(1665年),天台宗僧公海,伴随着毘沙门堂的复兴而创建。从供奉在毘沙门堂的近江国西明寺那里得到的与“光坊弥陀”有别称的阿弥陀佛如来像,作为本尊。

1868年(明治元年),新建立了祭祀天台座主公遵法亲王念念佛•大圣欢喜天的圣天堂。与此同时,双林院的本尊从阿弥陀佛如来变更为大圣欢乐天。

大石神社
大石神社是祭祀在赤穗事件中讨伐的大石良雄等赤穗浪士的神社。江户时代,江户幕府不敢表面上表彰,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天皇向赤穗浪士墓所在的泉岳寺派遣敕使来吊唁之后,在赤穗和京都创建了祭祀赤穗浪士的神社。这是祭祀江户时代后期到明治时代初期流行的藩祖的神社之一。位于兵库县赤穗市。赤穗神社和大石神社的合祭作为赤穗大石神社创祭。旧社格是县社,现在是神社本厅的另表神社。赤穗神社祭神的旧赤穗藩主浅野家、森家祖灵和大石神社祭神大石良雄等47名赤穗浪士以及中途自杀的萱野重实作为主祭神。由于实现了主君报仇的大愿的祭神,以“大愿成就”的神德聚集信仰。

赤穗事件以后,由称赞赤穗浪士的人们在旧赤穗城内的大石宅邸内设置了小祠堂,秘密地祭祀着。1900年(明治33年),政府允许再次作为“大石神社”创建神社,1910年(明治43年)4月开工,1912年(大正元年)神殿竣工。1928年(昭和3年),从无格公司升格为县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供奉在城内神社的赤穗藩主浅野先生的3代(长直、长友、长矩)以及供奉在城外赤穗神社的浅野家之后成为赤穗藩主的森家远祖七武将力丸)、森忠政)合祀。

Related Post

劝修寺
劝修寺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的门迹寺院。真言宗山阶派大本山。山号被称为龟甲山。开基(创立者)是醍醐天皇,开山(初代住持)是承俊,本尊是千手观音。寺纹是里八重菊。这是一座与皇室和藤原氏有着深厚渊源的寺院。也被称为“山阶门迹”。寺院的名字也被读为“葫芦”“念珠”,但是在寺庙里,“舵”被称为正式的称呼。另一方面,山科区内存在的名为“劝修寺○○町”的“劝修寺”的读法是“葫芦”。

根据《劝修寺吉利》等作品,本寺是昌泰3年(900年),醍醐天皇为了追善年轻就去世的生母藤原胤子,将胤子祖父宫道弥益的宅邸遗址改为寺庙,还引入了冰室池,命令胤子的同母兄弟右大臣藤原定方建造。胤子的父亲(醍醐的外祖父)藤原高藤的年号被称为劝修寺。开山是东大寺出身的法相宗僧承俊律师。作为法亲王世世代代入寺的宫门迹寺院而繁荣起来,文明2年(1470年)因应仁之乱的兵火烧毁而衰退,进入江户时代,在德川和皇室的援助下复兴起来。

随心院
随心院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小野的真言宗善通寺派大本山的寺院。以小野流的开山鼻祖而闻名的仁海僧正开山。本尊是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寺纹是九条藤。本寺所在的小野地区被认为是小野的根据地,随心院作为与小野小町有渊源的寺庙而闻名。描写了小野小町和少将淡淡的恋爱故事。随心院原本是仁海(954年-1046年)创建的牛皮山曼荼罗寺的塔头。

仁海是真言宗小野流的鼻祖。在神泉苑举行了9次求雨的祈祷,每次都会下雨,有“雨僧正”的通称。曼荼罗寺是仁海从一条天皇那里把小野氏宅邸的旁边作为寺地被赐给,是阳历2年(991年)建立的寺庙。根据传说,仁海知道了梦中死去的母亲变成了牛,饲养了那只牛不久就死了。据说因为在那只牛皮上画上两界曼荼罗作为本尊,所以命名为“牛皮山曼荼罗寺”。另外,《古事谈》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在那里成为牛的不是仁海的母亲,而是父亲。

元庆寺
元庆寺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的天台宗寺院。西国三十三所灵场的番外札所。山号是华顶山。本尊是药师瑠璃光如来。本尊真言和歌:等一下,就觉得非常敬畏,花山上也有啼鸟的声音

贞观10年(868年),藤原高子生下贞明亲王(阳成天皇),根据其提议,作为定额寺建立起来。开山是六歌仙之一的僧正遍昭。原庆元年(877年)成为敕愿寺,改为原庆寺。宽和2年(986年),花山天皇在这座寺庙里,藤原兼家、道兼父子的策略出家,兼家的外孙怀仁亲王(一条天皇)登上了王位(宽和之变)。在安置花山法皇的宸影的寺庙里也被称为花山寺,大镜中记载着花山寺。因为是与花山法皇有渊源的寺庙,所以本寺是西国三十三所番外札所。由于应仁之乱的战火伽蓝消失,从此院内就变小了。现在的建筑物据说是安永年间(1772年-1781年)的重建。

琵琶湖疏水
琵琶湖疏水是明治时代建造的水路(疏水),为了将琵琶湖的湖水流向西邻的京都市。被指定为国家的史迹。琵琶湖疏水是第一疏水(1890年完成)和第二疏水(1912年完成)的总称。两疏水混合,在滋贺县大津市三保崎取水23.65m 3/s。其中,自来水12.96米3/s,除此之外还用于水力发电、灌溉、污水的扫流、工业用水等。另外,利用疏水进行了水运。水力发电是在通水的第二年开始运行,这是日本第一个营业用的发电。该电力是为了行驶日本首个电车(京都电气铁道,之后被收购的京都市电)而使用的,并且作为工业用动力也被使用,为京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利用疏水的水运连接了琵琶湖、京都、京都和伏见、宇治川。落差大的蹴上和伏见设置了与缆车原理相同的Inclein,船被载在线路上的台车上移动。随着水运的消失,Increen都被废止了,但是蹴上Increen一部分设备被静态保存着。在无旅馆、平安神宫神苑、瓢亭、菊水、有庄、圆山公园等东山的庭园中,还作为京都御所和东本愿寺的防火用水使用。部分区间被指定为国家史迹。同时,疏水百选之一。

本圀寺
本圀寺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的日莲宗的大本山(灵迹寺院),是六条门流的祖山。山号是大光山。本寺从日莲宗(法华宗)的宗祖•日莲在镰仓松叶谷设立法华堂开始。贞和元年(1345年),日静从光明天皇那里得到了寺地,迁移到了六条堀川。相对于“东之祖山”久远寺,京都繁荣的本圀寺被称为“西之祖山”。之后,由于本末解体导致的六百旧末寺的离散、多数诉讼和借款,本圀寺荒废,卖掉了六条堀川的创建之地,转移到了山科。68世久村日鑒贯首的提案,金色的兽头瓦、龙、仁王像加上大梵钟,以及装饰着金色的寺院,104世伊藤日慈贯首晋山后,又恢复了旧貌。

旧塔头现在仍在六条旧地留下十六院(松林院、瑞云院、一音院、诠量院、了圆院、劝持院、松阳院、林昌院、本妙院、智妙院、本实院、真如院、了光院、智了院、智光院、久成院)。六条旧地的本圀寺墓地现在由旧地的塔头寺院管理。最近,旧末寺寺院、已故四法缘(烽火63;师法缘、奠师法缘、亲师法缘、达师法缘)中,有着让本圀寺复兴的动向。复兴之初,山科将成为奥之院。现住是104世伊藤日慈贯首(札幌市本龙寺晋山,⇔师法缘)。

岩屋神社
岩屋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的神社。近代社格制度是乡社。虽然也有被拟为式内名神大社“山城国宇治郡山科神社二座”的时候,但现在被否定了。天忍穗耳命和幡千々公主命,以及祭祀两神之子的饶速日命。

正殿背后的山腰有被称为奥之院或岩屋殿的阴阳2个巨严,本公司的起源是将其作为磐座祭祀。社传中,据说是仁德天皇31年创建的。宽平年间,在阴严祭祀了“幡千姬命”、“阳严”、“天忍穗耳命”,岩前的小祠供奉着饶速日命。这是物部氏系的大宅氏在开拓山科时祭祀祖神的东西。治承年间(1177年-1180年),园城寺僧徒烧毁了神殿,旧记也失去了。弘长2年(1262年)重建。中世纪被称为“东西上的岩屋三社”。东岩屋是岩屋神社,西岩屋是山科神社,但是上岩屋是什么还不清楚。

欢喜光寺
欢喜光寺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的时宗六条派本寺的寺院。山号是紫苔山。院号是河原院。本尊如阿弥陀佛。开山是圣戒。也被称为六条道场。欢喜光寺开山的圣戒是宗祖一次的高弟,是伴随着一次各国巡礼的僧人,也被称为一次亲弟弟。根据《弥阿上人行状》等(《弥阿上人》是圣戒),欢喜光寺是在正应4年(1291年),在缀喜郡八幡(现在的京都府八幡市)作为善导寺创建的。石清水八幡宫附近的这个地方被选为寺地,是因为八幡神的本地佛被选为阿弥陀佛的信仰。一次归依八幡神,在弘安9年(1286年)石清水八幡宫参拜的事在《一次上人绘传》卷九也能看到。

几年后的正安元年(1299年),寺庙在关白九条忠教的庇护下,将寺地移到六条东洞院(现在的京都市下京区)的左大臣源融的旧迹(六条河原院),同时,长保5年(1003年)菅原是善(菅原道真之父)的旧邸菅原院(现在京都市上京区堀松)町)合并了从旧址迁移到此地的欢喜寺,镇守社的天满宫(之后的锦天满宫)也就那样作为镇守社。此时,寺号改为欢喜光寺,从所在地也称之为“六条道场”。

折上稻荷神社
折上稻荷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的神社。旧公司的等级是村社。创建于711年(和同4年),在西野山的三峰上稻荷神降临的同时,也下到了神社境内的稻荷冢,因为位于稻荷山的深处,所以想作为伏见稻荷大社的奥宫被创建。幕府末期孝明天皇即位时,由于身边的很多女官病倒,天皇即位被危及。于是,神社命令祈祷,女官奇迹般地得到了恢复,孝明天皇为了让女官们今后也能健康工作,在神社供奉了“长寿筷子”。

此后,折上稻荷神社作为“职业女性的守护神”聚集了祈求生意兴隆等女性的崇尊,与J・P・摩根的外甥结婚的艺妓摩根雪也被深深地信仰着。

中臣神社
中臣神社位于西野山中臣町。正式被称为二之宫。山科神社被称为一之宫。现在是山科神社的旅行所。

日向大神宫
日向大神宫是位于京都市山科区三条通沿线的神明山的神社。式内社(小),旧公司格是村社。也被称为“京之伊势”。根据社传,根据第23代显宗天皇的治世、敕愿,神灵从筑紫日向的高千穗峰的神迹转移而成。在《宇治郡名胜杂志》、《京都府山科町杂志》中,延喜式神名帐小社列的“山城国宇治郡日向神社”,但在《山城名胜杂志》、《山城志》、伴信友的《神明帐考证》中是不同的。

由于应仁之乱烧毁了神殿等,祭祀暂时中断了。江户时代初期,笃志家重建旧社地,作为祈求交通的神社而闻名。近代社格制度中是村社。战后,与以村社为首的京都市内的一部分民间社一起,不是神社本厅而是神社本教。

诸羽神社
诸羽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四之宫的神社。旧公司的等级是乡社。通称四之宫。坐镇在宇治郡四宫村西端的山中。有说法认为诸羽神社是山城国宇治郡山科乡的“第四个宫”,有说法认为诸羽神社是四宫村这个地名的由来。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京都的出入口要冲地,离人康亲王史迹多的现在的京阪京津线四宫站很近。据说诸羽神社境内的琵琶石也是来自人康亲王的。是四之宫、安朱、竹鼻三个地区的产土神。

清和天皇治世贞观4年(862年)建造了神殿,详细情况不明。以前称为“𲴍羽大明神”,但不久“𲴍羽”改为“诸羽”。神殿因应仁之乱(1467年-177年)烧毁。应仁之乱后重建的神殿在明和元年(1764年)遭遇火灾,此时大部分旧记录都被烧毁。明和2年(1765年)复兴,但天明年间(1781年-189年)也遭遇了火灾。现在的神殿是19世纪中期建造的。1873年(明治6年)8月被村社列,1883年(明治16年)1月升格为乡社。

山科神社
山科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西野山岩谷町的神社。式内社(名神大社),旧公司的资格是村社。社传中,据说是宽平9年(897年)宇多天皇的敕命创建的。据说是当地豪族宫道氏的祖神。

在延长5年(927年)成立的“延喜式”神名帐中,山城国宇治郡记载了“山科神社二座并名神大月次新尝”,2座座在名神大社列列的同时,朝廷的月次祭•新尝祭中保管在币帛上。另外,在《扶桑简记》中,延长6年(928年),“山楼大神”的神楼被升为正四位以下。江户时代被称为“西岩屋大明神”和“一之宫”。明治维新后,公司名称改为现在的“山科神社”。另外,明治6年(1873年),在近代公司等级制度中,村社也列列。

名神开工之地
名神开工之地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京都市立小野小学前的石碑。1958年(昭和33年)10月19日,是日本第一条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的开工仪式举行的地方。原碑于1958年设置在中央分离带,2008年7月16日是开工50周年以及栗东IC-尼崎IC之间开通45周年,为了让当地居民和普通人也能看到,在南侧(下行线侧)的侧道设置了复制石碑。碑文中记载了日本道路公团的第一任总裁岸道三将其开垦到此地的意思。上行线的桂川停车场也设置了写有“前面的山科附近是开工地”的招牌。

名神高速公路是从滋贺县大津市大谷附近到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附近沿着东海道本线的旧线建设的。当地是1880年到1921年旧山科站所在的地方,《旧东海道线山科车站迹》的碑也建在复制碑的旁边。高速公路本线上的石碑附近有日本道路公团时代巨大的门型广域信息板,内侧写着日本道路公团时代末期制定的简称“JH”,外侧写着“名神”的文字。

文化传统

京烧(清水烧)
1961年成立了“清水烧住宅区协同组合”,1968年左右开始在川田梅谷建造的清水烧住宅区,从东山区的清水寺•泉涌寺附近转移到了很多业者。1975年7月开始举办的“陶器节”作为与五条坂举行的陶器节并列的夏季风景诗而闻名,但2010年取消,陶器市在从前到秋天举办的“乐陶祭”中作为“清水烧之乡祭”而举办。

自然空间

山科盆地
山科盆地是以京都市山科区及伏见区醍醐地区为主要范围的盆地。京都盆地就在西边,有着双胞胎盆地的关系。盆地东侧的一部分(追分,胡子茶馆追分以东)属于滋贺县大津市。东为音羽山等地,北为比睿山,西接京都东山,南以山科川为中心向宇治市六地藏方向开放。

近年来,住宅开发一直发展到各方面的山脚。东海道新干线和名神高速公路在这个盆地东西贯通行驶。从山科到南部的醍醐•石田方向,京都市营地铁东西线和京都外环状线是南北轴。由于地形与京都盆地相距甚远,从生驹山传来的在阪局的电波整体难以到达,山科区内被京都山科电视台转播局覆盖。

音羽山
音羽山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和滋贺县大津市边界的山,是山科区的最高峰。海拔593.2m。山顶东侧、南北相连的山脊线形成了府县界,山顶附近属于京都府。三等三角点也在山科区。位于山科盆地的东、琵琶湖的西南部,北方有逢坂山,南部有醍醐之山。因为形成了山城国和近江国的国境,所以和逢坂山的山间自古以来就成为交通的要地。音羽山的支峰牛尾山创建了法严寺(牛尾观音),随着对该寺的信仰的扩大,音羽山也作为名胜而广为人知。纪贯之、在原元等众多歌人将音羽山作为和歌枕吟诵。另外,在京都有三个地方的“音羽瀑布”中,关于“牛尾的音羽”被称为流经音羽山西腹的山科音羽川瀑布。

根据雍州府志的说法,江户时代也被称为小山。在《点之记》中,三角点的点名也被称为“小山”。现代东海自然人行道通过山中,而且从山顶眺望也很好,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徒步旅行者。登山道有从大津市一侧的石山寺经过东海自然人行道攀登,从山科盆地一侧经过牛尾观音登上,从逢坂山一侧经过东海自然人行道登上等。

Share
Tags: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