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中国昆明

云南省博物馆位于昆明,是中国最重要的省级博物馆之一,高度浓缩和概括云南的山川风貌、自然物产、民族风情和人文历史。让游客在很短的时间里留下多姿多彩的“云南印象”。建筑取意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形源自石林风化地貌特征,内有3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云南省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在云南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上百次的科学考古发掘、试掘、调查,包括石寨山古墓群、李家山古墓群大规模的发掘。

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现在新馆有《云南历史文明陈列》等6个固定陈列展厅和4个专题展厅,展出文物1万多件,完整系统地展示了云南自然历史、人类进化、新石器时代、古滇青铜文明、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直至近代云南的历史概况。

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云南省博物馆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

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先后有数十个展览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展出。现每年观众50万人。2007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滇国——云南青铜文明陈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7年6月,云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2008年5月18日开始,云南省博物馆对外永久性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的理念,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争取成为立足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一正,二侧,一抬头,再回首”是序厅的精髓。“一正”,就是一进门的正面墙壁上,用金属镶出361字的总前言。 ;“二侧”,就是一进门左右两侧的两面墙壁。右边是一面浮雕墙,用金属铝浇铸翻模,从5.3亿年到1949年,辅以相应的地形地貌、生物和文物,用17个节点叙述云南的历史。左边是一幅红土地的墙画,意寓云南的生命根植于红土地之中;“一抬头”,就是抬头就能看到一组装饰。这组装饰以“层”为基本元素,表现云南多变的云和唯美的梯田;“再回首”,就是指当所有展览看完后,你会发现云南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等元素,其实早就在序厅中得到了精缩和诠释。

六个固定展厅:

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
展览围绕重大地质发现、重要遗址,展示云南史前时代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展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渊源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和文化差异,这个展厅是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展览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科普教育展览。

该展分为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4个部分。展示云南享誉世界的远古生物与地质、人类起源与民族多元格局形成原因等内容,展览以沙盘、文物、模型、影视资料、场景再现、高新电子设备等等国际前沿的技术,展示云南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和地理、地貌特征及其在生物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独特的价值。

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
云南省隶属边疆,历来被视为“蛮夷之地”,但旧石器考古中“元谋猿人”的惊人发现、青铜时代的滇王金印横空出世,证明了云南远古文化的超前发展与青铜时代的滞后状态。《云南青铜时代》以《史记》、《汉书》中对云南战国、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字记载为依据,汇集云南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人揭露云南青铜文化的真实面貌;以全省为视角,以滇国为重点,再现司马迁笔下神秘的“滇国”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边疆部落一步步发展成为具有前国家性质的“酋邦”社会,最终并入西汉帝国“大一统”版图的具体历程。

展览分为云南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云南青铜时代概况、西南夷的翘楚——滇国、汉代的益州郡4个部分,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件形象化的展现,以及精美文物的直观陈列,做到历史感与审美效果的统一,使观众“重返古滇国”,重新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光辉灿烂,感受云南古代文化与内地的息息相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的连续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保持国家安定团结,民族和睦相处,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做出“以古例今”的典型示范效应。

Related Post

南中称雄——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
东汉至魏晋时期,中原政局动荡、朝代更替频繁。在云南,盛极一时的滇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青铜文化的没落。战乱加剧了人口流动,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为云南带来了汉文化的春风。汉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渗透,也加速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步伐。

展览分为汉民南迁、南中大姓、霍承嗣墓、大姓没落4个部分,以汉夷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线,选择标志性的目的在于展现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内地的紧密联系。使观众在感性了解云南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云南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
唐初,大理地区居住着白族和彝族祖先白蛮(僰)和乌蛮(叟和昆明)等民族,公元738(唐开元26年)年蒙舍诏统一六建立南诏政权,随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统治区域,东至今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今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达今贵州遵义一带。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领土范围,并一直与宋朝通好,保持着臣属关系。公元1253年,忽必烈为对南宋进行包抄,渡过金沙江攻陷大理,大理国灭亡。南诏大理国自公元649年始,至1253年止,至604年,与唐宋王朝相始终。南诏与大理国是云南地方文化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疆域内文化充分融合,形成了今日云南多民族和谐统一的格局,其次是佛教在云南大力发展,成为国教,大理国段氏22代君王中,有9人禅位为僧,云南(大理国)也因此被誉为妙香佛国。

展览分蒙氏崛起的传奇、南诏历史的印记、大理国的沉浮、佛陀的世界4各部分,主要展示云南唐、宋时期约600年间的历史展览基本按时间顺序分割,分别交代南诏出现的背景、南诏的建立、南诏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大理国的简要历史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建筑服饰和习俗等,最后以五方佛为中心的场景作为结语,突出南诏、大理国文化的特色。本陈列将在史料记录的基础上,择其要点,让观众对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发挥博物馆历史教育、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
元、明、清被视为云南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此阶段,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外来民族大量进入云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聚居,繁衍人口,云南“夷多汉少”的局面被打破,形成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融合格局。此后,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民族4000万人口和睦共处,在这些民族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他们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丰富绚丽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成为云南最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云南多民族聚居格局早在汉代就已出现雏形,至元明清时期,汉族人口的大量进入改变了只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局面,逐步确立了以汉族为多数人口的格局。大量史籍开始出现对云南民族先民的记录,各民族开发边疆、交融、发展和演变,是云南多民族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云南行省——元明清时期的云南》梳理文献对各民族源流的资料,将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的文化真实面貌呈现出来,以文物陈列和场景复制等手段,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汉文化进入云南并与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状况。

风云百年——近现代时期的云南:
行色匆匆的百年间,云南人奔走在这篇高山红土地上,为自己的和国家的自由,作出可歌可泣的牺牲,经历百年的曲折道路,终获自由之心。

云南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关头,曾屡屡显露出引人注目的锋芒。辛亥革命时期的重九起义,为云南奠定了良好的民主革命基础。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起义首先爆发于云南,又使云南再次成为民主革命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由后方变为前线,在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反攻第一仗。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使云南走上了争取民主和平的道路。这一系列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使云南一再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与和平的发端。

展示脉络依照百年历史的顺序,分为“内忧外患”、“倚剑南天”、“燎原星火”、“金沙水拍”、“滇迤烽火”、“曙光初现”6大主题,展厅空间依主题演绎出“暮色的古城”、“灰暗的战场”、“黎明的曙光”3大氛围,巧妙地结合不同材质和灯光,述说空间的故事。展厅空间一开始为T型所切割的曲折道路,曲折的墙面,带给观众紧张压迫的空间感,直到最后为开阔明亮的出口,给予观众如释重负的心情,加深观众的参观印象。

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云南奴隶社会历史陈列”,展出云南青铜时代 800余件文物,介绍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阶级关系、社会生产活动、精神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情况。“云南少数民族风物志”展出3000余件少数民族文物资料。专题陈列有“云南原始社会”、“云南奴隶社会”、“云南近现代史”、“红军长征过云南历史”等。该馆还举办过“从猿到人”、“古代陶瓷”、“古代绘画”等数十个展览。

1984年,该馆青铜器展览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展出,1986年又在瑞士苏黎世和奥地利维也纳展出。该馆出版有《云南省博物馆馆藏铜鼓图录》、《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担当书画集》、《云南青铜器论丛》、《云南青铜器》等专著。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