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书画展,扬州博物馆

扬州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历经2500年的历史,曾经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命脉。扬州拥有丰富的优秀作家和艺术家,目睹了众多文艺作品的诞生,享誉千年。在清代中期,一批决心改革当时中国的艺术家在扬州聚集在一起,后来由于“偏心”的无限制,高调的人物和“对现有社会公约构成挑战和震撼的作品。由郑学(公元1693年至公元1693年),金农(公元1867-1763年),黄沉(公元1687-1772年),王世申(公元1686年至公元),李,15位学者代表的这一独特的画家和书法家团体山公(1686-1762年),高祥(公元1688年至公元),罗平(公元1733年至1799年)等,在政府工作时遭受挫折,从未担任过公职,非常关心他们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虽然遇到困难和困难,并赋予文艺作品自己对社会的愤怒和愤慨,使这些作品具有重大的文化和现实意义。在艺术创作方面,他们试图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无视社会文化习俗,遵循前身为陈俊(公元1484年至1543年),徐伟(1521-公元1593年),朱达(公元1626年至公元1705年)和石涛(公元1642年至公元),旨在“创造比雷鸣更大的文学作品,能够推翻世界,以及前所未有的绘画,谴责神与恶“。他们的作品大多是自由手绘的花鸟画,古代青铜器和石碑上刻有书写特征,将诗歌,书法,绘画,印章整合成一体,与独立的学校相比,他们的同伴,并对后代产生长久的影响。

清代中叶,一群锐意变革的艺术家云集于此。他们以“怪”著称,个性张扬不羁,作品惊世骇俗,遂以“扬州八怪”之名流传于世。“扬州八怪”是一个独特的书画家群体,主要以郑燮、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鱓、高翔、罗聘等十五人为代表。他们或官场失意、或终生布衣……虽饱尝人间冷暖,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将对现实社会的愤懑赋于作品之中,使作品突破程式化更具人性化。

华岩(公元前1682-1756年)
华岩,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凤翰(公元1683-1749)
高凤翰,胶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

高翔(公元1688-1753年)
高翔,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陈撰(公元1678-1758年)
陈撰,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画家、诗人、文学家、收藏家。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等。陈撰擅长清爽优雅的鸟花画,特别是梅花。陈先生也从事山水画,擅长复制经典古画。作为着名的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毛奇玲(公元1623年至公元1616年)的学生,陈先生还精通文学和诗歌,创造出与他的画作一样优雅的文学作品。

边寿民(公元1684-1752年)
边寿民,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
汪士慎,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

李鱓(公元1686-1726年)
李鱓,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金农(公元1687-1763年)
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黄慎(公元前1787年公元前1770年)
黄慎,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汉族,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擅长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画神仙佛道如《醉民图》,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描绘文人生活的有《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 结,墨公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高翔画画滚动一切

这幅画采用简单的构图,优雅的调色板,巧妙,功能强大的画笔,设有两个栗子和柿子,配有果实,传达“一切顺利”的愿望,基于“柿子”,“东西”的同音异义,栗子“和”顺利“的中文。

杨发,礼y名孝义,小孝子(小孝子),小志(孝顺年轻人)和白云帝子(白云之子),精通绘画书法。他的书法作品(竹山),文书(lishu),跑步(xingshu)和草书(caoshu)脚本从他的同伴们的作品中突出出来,是一个具有偏心,古老和精力充沛的风格的独特类别。

在他的封印书法中,杨发打算采用曲折的“颤抖”笔画,使这些作品具有古老而优雅的感觉,而他的文书与金农的“漆皮”(qishu)相似,具有古怪的组成,古雅和突然的中风,与他的运行脚本形成对比,敏捷,稀疏排列的行程显示严格符合现有规则。

中国玫瑰,绣球和松鼠的风扇面板是杨发唯一的现有绘画,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经失去了。这条薄线条通过勾勒出鲜花和点缀的叶子,呈现出一个清新优雅的调色板,开花枝条的生动画面,这确实是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

李勉(公元1691-1755年)
李勉,字啸村,安徽怀宁人,清代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工诗画,擅山水、花卉、翎毛。当为两淮盐运使卢雅雨(1690~1768) 画《虹桥揽胜图》,著名于时。从他的一方间章〖用我法〗看 ,说明画家主张自立门庭,不食他人残羹的创造精神。他的作品传世不多,扬州博物馆藏有他的“墨荷图轴”,或可窥见其大致风格。著有《啸村近体诗》三卷,卢雅雨为镌板序之。李勉以莲花的造型与朱达的亲和力着称,李ian擅长绘画(特别是花鸟)和诗歌。他的诗人比画家的声誉实际上更大,因为他的诗歌具有美丽优雅的线条,通常会形成一种清新,深入,精神上分离的氛围。

郑燮(公元1693-1765年)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在他担任公职前后,郑熙生活着卖画。郑熙诗以诗歌,书画,全国着名的兰花竹画为名,发明了一个独特的剧本,由“自由之书”(字面意思是“65%的剧本”)命名,其中包括常规和文书两部分一半

李方膺(公元1697-1756年)
李方膺,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闵贞(1730年至1788年)
闵贞,字正斋,湖北武穴人,扬州八怪之一。其画学明代吴伟,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多作写意,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之作。人物画最具特色,线条简练自然,形神逼肖。传世作品有《蕉石图》、《花卉图》等。他在景观,人物和鸟花画上表现出色,其中大部分都是偏心的自由手画,有些则是精美的画笔。他的人物绘画是最具特色的,简单而自然的笔触,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生动说明。

罗聘(公元1733-1799年)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清史稿》称罗聘“画无不工”。
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